農村老話:“三十不發,四十不富,五十將來尋死路”說的有道理嗎?
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尋尋漸進的過程,時間可以積累經驗,可以積累財富,時間也讓人變老,可要是到點了,還一無所有,那就成了老話說的“三十不發,四十不富,五十將來尋死路”了,雖然話說的很尖銳,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。

三十不發
《論語為政》,"吾十有五,而志于學。三十而立。 古人以三十歲為一個重要時間段,三十歲應該能以正確的人生觀,價值觀來合理的立足于社會,處事有了自己的原則,言行得當,做事合理,到了今天,常用來比喻三十歲應該事業有成。
這里的發指的是人生發達的機遇,“不發”意思是人到三十都沒有過發達的機會,這就很危險了,原因可能有很多種,但首先要審視自己,是不是做好了準備?因為機遇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。

四十不富
男人四十一枝花,事業有成,成熟穩重,號稱當下少女殺.手,既有情懷又有情調,關鍵有錢。
從一個普通人的正常發展軌跡來看,三十歲之前是積累經驗,是捕捉“發跡”的關鍵時刻,三十到四十,就是這些經驗瓜熟蒂落的最佳時期,也就是人生到了收獲的季節。
可要是到了四十還不富,那接下來的十年就很重要,如果再不做出改變,留給你的時間就不多了。
五十將來尋死路
五十知天命!農村自古有“五十不借錢,六十不交言,七十不留宿,八十不留坐”的老話,這人一旦過了五十,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,這個時候才開始干事業,那大概率是自尋死路,畢竟歷史上說得上名號的姜子牙也就一個。

老話三十四十五十,多指的是古時候人們的年齡,那時人們普遍壽命偏低,五十可能就如現在的六十,所以理解這話的時候不能用前人的年齡來看,用樂觀一點的態度,五十別急,你離俗語中的五十還差十年。
當然了,這話最終是告訴大家,趁著年輕要多努力,不要等著到了五十(現在至少六十)空流淚,千萬別自認為過了五十按老話的意思就自暴自棄了。
總結:老話總結出了人生最關鍵的三個時間段,以此來告誡大家,不要停止前進奮斗的腳步,不要虛度光陰,高樓大廈平地起,根基是關鍵。 |